《中国制造2025》“1+X”规划体系全部发布
为细化落实《 中国制造2025》,着力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和短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启动了“1+X”规划体系的编制工作。“1”是指《中国制造2025》,“X”是指11个配套的实施指南、行动指南和发展规划指南,包括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5大工程实施指南,发展服务型制造和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2个专项行动指南,以及新材料、信息产业、医药工业和制造业人才4个发展规划指南。编制“1+X”规划体系的目的,是要通过加强政府引导,凝聚行业共识,汇集社会资源,围绕重点、破解难点,着力突破制造业发展的瓶颈短板,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11个X由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共同研究编制,目前均已发布实施。 X的编制过程中广泛征求了有关专家、企业和各方面意见,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设立了专业小组,积极参加相关指南的调研、讨论、起草和论证评估;其中,新材料、信息产业、制造业人才等3个指南还经过了国务院审定。11个X的关系是各有侧重,互为支撑,既有前瞻布局,也有基础突围,既有面向关键共性问题的统筹引导,也有针对重点行业领域的系统谋划。具体来说: 5个工程实施指南的制定是对《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的具体落实,明确了工程实施的目标、任务和手段。其中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以突破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为方向,创建从技术开发到转移扩散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创新链条;工业强基工程主要解决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的工程化和产业化瓶颈问题,构建产业技术基础服务。这两个工程主要解决基础能力问题。绿色制造工程通过推动制造业各行业、各环节的绿色改造升级,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智能制造工程以数字化制造普及、智能化制造示范为抓手,推动制造业智能转型,推进产业迈向中高端;高端装备创新工程以突破一批重大装备的产业化应用为重点,为各行业升级提供先进的生产工具。 2个专项行动指南中,促进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行动重在夯实质量基础,打造以质量安全为基础、高质量产品为核心、国际化品牌为标志的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发展服务型制造行动旨在通过加快制造业企业服务模式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培育融合发展新生态。 4个发展规划指南中, 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是以满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重大技术装备急需为主攻方向,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军民深度融合、产学研用协同促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突破一批新材料品种、关键工艺技术和专用装备;信息产业发展指南是以加快创建具有全球竞争优势、安全可控的信息产业生态体系为主线,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基础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突破关键瓶颈,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品质量,完善基础设施,深化普遍服务,促进深度融合应用,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旨在加快技术创新,深化开放合作,保障质量安全,增加有效供给,增品种、提品质和创品牌,实现医药工业中高速发展和向中高端迈进;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是从制造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全局角度出发,完善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基础,加快培育紧缺人才,完善人才使用、流动、评价、激励等机制,为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目标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11个X不是指令性而是引导性的,旨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具体实施中还需要各级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金融机构等有关方面广泛参与,共同努力。下一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将加强《中国制造2025》“1+X”体系的落实,细化分解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以目标为导向,围绕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点领域梳理凝练一批重点工作,明确时间节点,落实配套政策,与《中国制造2025》实施形成全局统筹、重点推进的工作合力。 更多详细报道请关注复材网 www.cnfrp.com
- 下一篇: 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体系基本完成审批发布工作
- 上一篇: 日本立邦公司将在捷克建汽车涂料厂
[ 行业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相关资讯
- 碳纤维与中国制造2025
- 中国制造2025与碳纤维应用分析
- 2017(第五届)先进制造业大会
- 智能制造成“新经济”突破口 各地政策扶持加速
- 新材料产业迎历史性发展机遇 发展前景被看好
- 总理部署《中国制造2025》20多部委通力落实
- 发展先进材料迎接新一轮产业变革
- 工业和信息化“十三五”规划体系基本完成审批发
- “中国制造2025”能否助力中国弯道超车?
- 工信部:2017年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